文章分類Article

殯葬習俗

殯葬習俗

「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。」台灣受多元文化影響,因應宗教信仰與居住地區差異,逐漸發展出不同的殯葬習俗。
 

做七

宗教習俗亡者逝世後,每七天為一次祭拜的重要日期,禮請法師誦經迴向,相信也能藉著儀式以及信仰,釋放家屬失去至親的哀傷撫慰心靈,早期農業社會每七須由其主祭者準備供品,因應現在工商社會忙碌,多委托禮儀公司準備,但子女的孝心是不變的。
 

報白

也稱作「報喪」傳統習俗若是父喪,要向伯叔...等長輩報喪;母喪則要親自向母舅報喪,前往報喪時,需在入門前請外家長輩準備一杯茶水,在門口給報喪者漱口飲用後隨即返回,不可進入長輩家中。家屬也會另發表訃聞,訃告諸親友。
 

拜飯

又稱「奉飯」或「孝飯」,意即將逝者如同在世時般照顧,三餐供奉飯菜、茶水及盥洗用於靈前。拜飯的早餐在日出後進行,晚餐在日落前完成,或是依照逝者在世時的作息進行亦可
 

百日

意指親人逝世滿一百天,習俗上會請法師誦經祭拜,稱為「作百日」。
 

對年、三年、合爐

對年:意指親人逝世滿一週年,習俗上會請法師誦經祭拜,此儀式稱為「作對年」,古禮稱為「小祥」。
三年:古禮有守孝三年的習俗,家屬可擇日後禮請法師舉辦祭拜禮儀,俗稱「作三年」,古禮稱作「大祥」。
合爐:家屬須擇日後禮請法師將其神主牌燒化,並將姓名寫入祖先牌位上,將原本的爐灰取一部份至入祖先香爐中,即為合爐。
 
TOP